时至今日,数字经济已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。
2022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,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,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,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。无独有偶,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“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”战略目标。
不可或缺:云计算是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底层设施
在可预计的未来,产业数字化将深度受益于数字经济发展浪潮,成为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、变革传统生产方式、实现生产力水平跨越式提升的主要抓手。
尤其对于金融业而言,传统技术架构正在掣肘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,“烟囱式”系统部署的弊端日渐显露,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机构推动高质量发展,打造数字技术优势的必然选择。
近年来,伴随着持续的业务创新和技术投入,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以不可阻挡之势推进,各项前沿数字技术逐渐落地。据艾瑞的调研结果显示,在敏捷实践、高效响应、大规模数据计算等各类需求的驱动下,云计算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设施,云原生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重视。
原生为云:云原生代表着云计算的未来发展方向
关于云原生,目前业界并没有确切的定义。根据百度百科,云原生是基于分布式部署和统一运管,以容器、微服务、DevOps等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一套云技术产品体系。从字面上来看,云原生表示软件程序从一开始就为上云而设计,可以部署并运行在云端,充分利用云平台的优势。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成熟、分布式架构的普及,以及微服务等开发理念的带动下,金融应用上云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云原生架构最明显的技术特性就是微服务、容器化、DevOps和持续交付。华为云开发者社区有发表文章阐明,基于云原生架构开发的应用程序采用开源堆栈(K8S+Docker)进行容器化,基于微服务架构提高灵活性和可维护性,借助敏捷、DevOps支持持续迭代和运维自动化,利用云平台设施实现弹性伸缩、动态调度、优化资源利用率。
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,云原生逐渐成为行业公认的主流IT架构趋势,代表着云计算的未来发展方向,因而备受金融机构推崇。云原生时代,我们构建应用时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支持在云环境上运行,因此金融IT服务商也在纷纷推动核心产品的云化转型。
KOCA平台: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的有机融合
作为国内领军的金融科技全领域服务商,金证得以保持行业领先的最强基因,是源于对创新技术的持续追求。
在技术底层设施云计算方面,金证持续迭代优化自主研发的金证开放云原生技术平台(KOCA),同时基于云原生架构推动核心产品云化转型,充分发挥云原生架构和云原生应用的价值优势,满足金融机构自身业务的数字化实践以及核心业务系统的上云需求。
KOCA是金证技术发展史上的第四代平台,在继承与发展了前几代平台优秀实践的基础上,基于主流、开放、标准、安全的技术体系而全新打造,具备多终端框架、微服务架构、监控运维、开发中心、DevOps平台五大核心能力,面向行业提供“资源高效、应用敏捷、业务智能、安全可信”的技术中台。
KOCA作为云原生平台,天然具备云原生的四大关键属性:面向微服务架构、支持容器化封装;依托CI/CD等持续交付流水线,并且能够很好地支持DevOps开发模式,实现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的有机融合。
企业级技术中台:KOCA平台已得到广泛应用
截止目前,KOCA平台作为公司统一技术平台,自V1.0发版以来,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,已累计在金证体系内部11个产品研发单位的近100个项目中得到应用,并已成为金证两大核心产品——新一代证券核心业务系统(FS2.0)和资管一体化平台——的技术底座。
目前,KOCA平台已完成覆盖证券、基金、银行、信托、政务、智慧园区、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,为客户提供包括资管、交易、行情、两融、清算、估值等业务场景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。
基于“立足当下,面向未来”的设计理念,KOCA一方面方便与现有的技术体系对接,支持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架构的微服务化;另一方面基于微服务架构,引入DevOps流水线,方便构建云原生应用。这样的设计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已有的软件资产,降低开发门槛,更好地顺应技术发展趋势,构建企业级技术中台。
正因为此,KOCA平台一经推出便得到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。截至目前,华林证券、华润信托、国银租赁、青岛国信、国药金租等各细分领域的行业客户已选择采用KOCA平台,更多客户正在接洽中。
生态共赢:打造行业特色的金融技术开放生态圈
在合作模式上,金证可提供将KOCA平台的套件/组件分别独立输出,按需选择并提供详尽的使用手册和培训服务;基于KOCA平台,为传统业务系统提供微服务化落地方案,助力传统应用系统快速适应业务架构升级要求;以及与合作伙伴强强联手,共同开发,量身定制满足客户需求的DevOps平台体系,以支撑客户自有研发体系的建设的3种模式。
面向未来,金证希望基于KOCA平台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金融技术开放生态圈,与客户共建KOCA生态社区,为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实践贡献应有力量。
撰文:王晶晶